20亿小罐茶和他背后的茶江湖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20亿小罐茶和他背后的茶江湖


1



2014年底才成立,几年时间在茶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的小罐茶,最近惹上事了!


1月15日下午,华尔街见闻APP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张图片,配文:“小罐茶大师会不会累坏了?”文中调侃,小罐茶号称由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,一个大师一年炒2.5亿元的茶,大师会不会累坏了?


1月17日,小罐茶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表示,“大师作”不是“大师做”,是指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,而非大师手工去炒茶,“大师不是炒茶的手累,是解释得心累。”



一时间,众说纷纭,小罐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。但换个维度看,这或许是一场富有价值的争论!


2


中国有着辉煌的茶文化,长期以来占据着世界最大茶叶种植国和生产国的地位。


然而今天,世界上最大的茶品牌却在一片茶都不产的英国。作为茶叶的搬运工,英国国民茶品牌每年有230亿人民币的产值,几乎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产值的76%。


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,2018年异军突起的小罐茶,凭借着仅20亿元的年收入就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宝座。要知道,2018年我国茶产业销售额预计将突破3000亿元。


抛开小罐茶到底是“大师作”还是“大忽悠”的争议,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:为什么短短几年,新入行的小罐茶,就能超越老牌茶企快速崛起?这种“搅局”,对于中国传统茶产业难道没有一些启示?



传统产业VS工业化:

茶产业需要大师,也需要放眼未来


在现代工业、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今天,很难想象,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茶产业,却还停留在传统、初级的小农经济时代!


我国茶产业集中度低,茶农们各自为政,茶商采购常常需要一家家去谈。我国茶企数量多达7万多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%,上亿元规模的更是不到100家。在这数据背后,更让人忧虑的是,大多数茶企规模不足,技术落后,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提升生产标准化程度,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。


这就让很多爱茶、喝茶的中国消费者,对茶叶的品质、价值等心存疑虑,因此影响了国产茶叶的口碑和价格。


可以说,虽然中国是茶的故乡,同时也是世界最大茶叶生产国,但却不是一个茶业强国,整个行业还处在小、散、弱的农产品思维时代。


小罐茶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,快速崛起的秘密,靠的绝不仅仅是8位“大师”。因为“纯手工”和“量产”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。小罐茶快速超越的背后,其实是工业化生产思维和模式的成功。


小罐茶在回应中也承认了一个事实:小罐茶不是大师手工制作,而是大师借助现代的制茶设备,批量生产的,8个“大师”是小罐茶的专业“产品经理”。


据报道,小罐茶已经打造出了世界第一条茶叶全自动化铝罐灌装生产线,全部由智能化、全自动机械手臂完成;斥资15亿元,在黄山建立了全球首家集研发、检测检验、智能立体仓储、全自动分装及科学物流为一体的茶叶智能工厂;还与西门子合作开发工业软件、工业自动化产品、智慧园区相关产品与解决方案,探索茶叶定制化、智能化生产与选配新模式............


小罐茶在建的黄山中央工厂效果图


如今看来,对工业化的重视也助推了小罐茶的快速发展。纵观整个茶行业,敢这样重资产投入工业化、智能化运营的企业,在中国茶企业中,目前只有小罐茶一家在坚持这样做。


要知道,德国制造业称霸全球靠的就是“标准化”。德国标准化学会(DIN)迄今已经发布了超过2.5万个标准,每年制定约1500个标准,90%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国采用,为德国制造业确立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。据统计,“德国标准”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高达180亿欧元。


不仅如此,2013年德国提出“工业4.0”时,第一个领域就是“标准化和参考架构”。凭借用百年时间构建起来的标准化体系,德国具备了快速数字化的基础,“标准化”已经成为工业4.0时代“德国制造”的核心竞争力。


工业互联网已经到了亮剑时刻!我们可以质疑小罐茶“非纯手工”到底价值几何,但我们不能否认小罐茶在茶产业工业化方面的努力。


大师的确不是千手观音!但工业革命、工业化是千手观音!小罐茶这种用工业化、智能化的思维来做中国传统产业,用“全产业链”的发展思路来落实茶产业的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,客观说,不失为一种值得去关注的行业探索。


用户思维+品牌化运营:

茶产业升级的一种必然


品牌是一切企业战略的核心。


一流企业销售品牌,二流企业销售产品,三流企业销售劳动。


品牌背后,其实就是占据用户心智的一个故事、一种想象。


比如耐克换着法子说出的那些话:“跑了就懂”、“活出伟大”、“搏到尽我话事”……英国立顿茶叶,则以其明亮的黄色,向世界传递它的宗旨:光明、活力和自然美好的乐趣。


换句话说,成功的品牌,就是你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,经过品牌的提炼,让消费者消费品牌时,也消费着一种故事和想象。


我们用品牌视角来反观中国的茶产业。中国茶产业大多采用品类+产地的标签,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武夷岩茶等十大名茶或许大家耳熟能详,但都是以品类+产地作为标签,缺乏差异化定位,更谈不上高品牌溢价。


不仅如此,以品类+产地作为标签,也会引发众多行业乱象。比如,一些著名产地的茶叶,销量远超出原产地产量,无品牌、无标准、以次充好的茶叶充斥市场,也让消费者无所适从,很难辨别!


小罐茶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,恰恰也是瞄准了都市中产阶级消费者对茶产业“不透明”的痛点所在,以消费品思维为核心,用统一等级、统一价格、统一规格,为消费者建立起了好茶认知和选择标准,一举占据用户的心智!


不难发现,小罐茶在坚持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模式之外,在产品端特意淡化了茶叶品类和产地的概念,邀请日本知名设计师神原秀夫设计研发食品级铝材小罐包装、第一代APPLE STORE的设计师Tim Kobe设计体验店,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、精致的包装,向市场展示:小罐茶既代表茶叶的专家,又象征着一种时尚的、都市化的生活态度,更加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。



用小罐茶自己的话说,小罐茶的逆袭本质是用户思维和消费品思维的胜利。这种做法本身,就是一次行业的品牌升级:换位思考,以消费者认知为出发点,提供市场空缺的产品,抢占消费者心智,进而抢占市场制高点,跳出竞争的红海,获取更高的品牌溢价。


非大师纯手工制作的“大师作”消费者是否买账,还有待市场检验。但围绕这次小罐茶的这场舆论风暴,恰恰也是对我国茶产业乃至各行各业发展模式的一次审视——


“强品类、弱品牌”的中国茶产业,“强制造、弱品牌”的中国制造业,如何打造出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,是我们必须逾越的一道难题。


3


茶,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“符号”之一!


曾经,这个起源于中国的“东方树叶”,通过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走向了世界!今天,中国茶产业却陷入了没有一个世界性品牌的尴尬境地。


有人将中国茶的现状概括为“一二三”,即种植面积第一,产量第一,出口量第二,创汇额第三。


由于品牌的缺失,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,占世界总产量的40%以上,出口量却屈为世界第二,出口量占生产量的比例更是仅有七分之一,而且以低档产品为主,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至2美元,站在价值链的最底端。



正因如此,小罐茶对于品牌的这些思考和实践,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,对茶产业乃至众多产业的发展,不乏启示的意义。


随着经济发展和中产阶层的大规模涌现,中国已经涌现出大量愿意为高品质、新体验买单的人群,他们消费的背后,带有了更多的精神属性不仅需要简单的产品,还要消费产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观。


君不见,再低端的汽车,只要贴上德国制造就更好卖,因为可靠、高品质是德国制造的形象;再普通的护肤品,只要贴上法国制造就更有市场,因为法国是时尚、奢侈的代名词......


换句话说,如果国内企业不能提供相应的精神、符号和品牌给他们,这部分巨大的内需潜力,就会通过出国购物、代购等方式流失。


相信未来会有一天,中国茶产业一定会再现曾经的辉煌,即使没有“大师”的标签,CHINESE TEA,也能成为世界争相追捧的对象!这一切,需要一直关注、爱护并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倾心尽力的每个人,付出辛苦的努力,需要坚守,更需要突破!
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